西南火神讲中药
图片
《黄帝内经·灵枢·经脉》曰:'三焦者,水谷之道路,气之所终始也。'夫三焦网膜,如网络遍布周身,包裹筋骨肌肉,为津液运行之通道,若寒湿盘踞于此,则膜原壅滞,六经气机不畅,舌苔厚如积粉。
图片
草果、槟榔、厚朴此三味,一以辛热燥湿,一以下气利水,一以行气导滞,相须为用而成达原饮核心,恰合扶阳医学'温化寒湿,通利膜原'之旨。今从药性溯源、配伍精要、膜原病机、扶阳机理四端析其奥理。
一、药性溯源:草木中的膜原祛湿密码
(一)草果:燥湿散寒的膜原之锐
图片
草果为姜科植物草果的成熟果实,《本草品汇精要》载其'主温脾胃,止呕吐,治脾寒湿、寒痰,消宿食'。其味辛,性温,入脾、胃经,功善燥湿温中、截疟除痰。
草果之妙,在'专祛三焦网膜寒湿':膜原属半表半里,寒湿凝滞则如油裹面,难解难分。草果辛热燥烈,其气雄烈,能直透膜原,破寒湿之结,如《本草纲目》言'草果,辛热纯阳,除寒湿而温脾胃,治瘴疟寒痰,膜原伏邪'。
中医尤重其'燥化膜原阴浊'之功——非独温脾,更能深入筋膜间隙,驱散潜伏的寒湿,如《本草正义》谓'草果温燥之力,远超豆蔻,能解膜原之深伏寒湿'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草果含挥发油(如桉油精),具促进胃肠蠕动、抗真菌作用,与中医'燥湿散寒'之说相契。
(二)槟榔:下气利水的网膜之使
图片
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成熟种子,《名医别录》载其'主消谷,逐水,除痰癖,杀三虫,去伏尸,疗寸白'。其味辛、苦,性温,入胃、大肠经,功善杀虫消积、行气利水。
槟榔之能,在'通三焦网膜湿滞':扶阳医学认为,槟榔辛散苦降,能走窜三焦网膜,推动寒湿从下焦而去,如《本草纲目》称'槟榔,治里急后重,大小便气秘,痰气喘急,疗诸疟,御瘴疠'。
其种子入药,下气导滞;其果皮(大腹皮)则长于'利水消肿',专祛网膜间之腹水,如《本草经疏》言'大腹皮,宽中下气,行水消肿,专治膜原水湿停滞'。二者一种子一果皮,同出一物而各有侧重,共成'去网膜寒湿、利水通滞'之效。现代研究显示,槟榔含槟榔碱等成分,能兴奋胃肠平滑肌,促进水液代谢,与'行气利水'理论相合。
(三)厚朴:行气导滞的引经之帅
图片
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的干燥干皮,《神农本草经》载其'主中风伤寒,头痛,寒热,惊悸,气血痹,死肌,去三虫'。其味苦、辛,性温,入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,功善燥湿消痰、下气除满。
厚朴之妙,在'引流入海':扶阳医学秉承'六经为川,肠胃为海'之论,认为六经邪气可借厚朴之力导入阳明肠胃而解,如《伤寒论》用厚朴治'腹满而喘',取其'行气导滞,使湿邪从肠胃而出'。《本草纲目》言'厚朴,苦能下气,辛能散结,温能燥湿,故治湿阻中焦,脘腹胀满',其性沉降,能将三焦膜原之邪引向胃肠,如'疏浚河道入大海',使湿有归宿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厚朴含厚朴酚、和厚朴酚等,具松弛平滑肌、促进消化液分泌作用,与'下气除满'之说相契。
二、配伍精要:达原饮的膜原祛湿之道
(一)达原饮的核心组合
草果、槟榔、厚朴相须为用,乃吴又可《温疫论》达原饮之核心,主治'邪伏膜原,舌苔厚如积粉'之证。三者配伍,如'攻坚破垒'之师:
草果辛热,破膜原之寒湿结聚,为'先锋';
槟榔苦降,推网膜之湿滞下行,为'中军';
厚朴行气,引六经之邪入肠胃,为'向导'。
吴又可谓其'三味协力,直达膜原,使邪气溃败,速离膜原',其针对'舌苔厚如积粉',实因膜原寒湿熏蒸于舌,三者合力祛除湿浊,则苔厚自退,如《温疫论》言'服此三味,邪气即出,苔渐薄而病渐愈'。
(二)三焦膜原的协同作战
三焦网膜遍布周身,包裹筋骨、肌肉、脏腑,寒湿盘踞则无处不到,三者分工各有侧重:
草果攻膜原之'结':专祛深伏于筋膜间隙的寒湿凝结,如关节、肌肉间的黏腻湿邪;
槟榔通网膜之'滞':推动网膜间的水湿、浊气从二便而去,兼顾上中下三焦;
厚朴导邪入'海':将分散于六经的邪气汇聚阳明肠胃,借胃肠通降之力排出体外。
三者相合,形成'破结-通滞-导下'的闭环,使三焦网膜如江河畅流,寒湿无滞留之地,恰合《难经》'三焦者,元气之别使,主通行诸气,运行水液'之理。
三、三焦膜原的病机与治则
(一)膜原寒湿的致病特性
扶阳医学认为,三焦网膜为'阳气运行之通道,湿邪潜伏之巢穴',寒湿侵袭则:
气机阻滞:网膜不通则阳气郁遏,见恶寒发热、周身酸痛;
水湿停滞:膜原水液代谢失常,见腹胀、腹水、肢体困重;
舌苔厚腻:湿浊熏蒸于舌,形成厚如积粉之苔,为膜原寒湿的典型指征。
此与《温疫论》'邪伏膜原,初起憎寒发热,日后但热不寒,昼夜发热,日晡益甚,苔白厚如积粉'的描述完全契合,治当以草果、槟榔、厚朴'温化、通利、导下'。
(二)扶阳医学的治膜原要义
1. 温化以助阳:草果辛热,补网膜之阳,散寒湿之阴,如'阳光融冰',使阳气透达网膜;
2. 通利以散邪:槟榔、大腹皮利水通滞,给湿邪以出路,免其郁而化热;
3. 导下以固阳:厚朴引邪入肠胃,借胃肠通降之能排出邪气,使阳气不致郁于膜原。
三者合用,非独祛湿,实以'通膜原而扶阳气'——网膜通则阳气行,湿邪去则阳气伸,此乃扶阳医学'阳主阴从'在膜原病中的体现。
四、经典合参:从达原饮到扶阳实践
(一)吴又可的膜原理论
吴又可在《温疫论》中首创'膜原'病机,谓'疫邪所感,伏于膜原,如鸟栖巢,如兽藏穴',治以达原饮'使邪气溃散,速离膜原'。草果、槟榔、厚朴作为核心,其意义在'针对性攻击膜原湿邪',而非泛泛燥湿,此与现代医学'靶向治疗'理念暗合。
(二)扶阳医学的拓展应用
笔者在多年临床和用药中逐渐领悟:'膜原寒湿,非草果之燥不能破,非槟榔之利不能通,非厚朴之导不能下,三者合用,如开锁之钥,能解三焦网膜之困。'临床不仅用于温疫,凡风寒湿痹、腹水、脘腹胀满属膜原寒湿者,皆可化裁,盖其能通利周身网膜,不止局限于中焦。
结语
草果、槟榔、厚朴,一为果实,一为种子,一为树皮,皆禀天地温通之气。草果如破坚之斧,直透膜原破寒湿;槟榔似通流之渠,推动湿浊下而行;厚朴若导海之河,引邪入肠终归海。三者相须为达原饮,针对三焦网膜寒湿、舌苔厚如积粉之证,共奏'破结通滞,导邪外出'之效。
三焦网膜遍布周身,筋骨肌肉无不见其踪,此三药能循网膜而走,无处不到,实为治膜原湿邪之专药。愿后之学者,能悟此中'温化、通利、导下'的玄机,善用达原饮之核心,令三焦网膜如晴空无云,阳气似日光普照,共扬中医治膜原湿邪之精义。
END……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天臣配资-顶级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平台网-实盘交易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